首先,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大人眼中那些懂事的孩子,他们真的快乐吗?
我想绝大部分的回答都是:不一定。
记得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为他们习惯了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需求,长期内心压抑,十分痛苦。”
说到懂事的孩子,其实我就是别人眼中特别懂事的孩子。
“在父母眼中我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
“在姐姐眼中我是一个特别懂事的妹妹。”
“在朋友眼中我是一个热心、礼貌的朋友。”
“在工作中我是一个特别肯干、踏实、懂事的员工。”
现在每当静下心去观察自己的内心、慢慢去读懂自己、看到自己时就会发现,如果可以重来,我宁愿做一个不太懂事的孩子,因为,太累了。
那么,什么样的孩子,总是很懂事?孩子经历了什么,会开始变得懂事呢?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些我自己内省和近期读到的一些感触比较深的句子,可能你我会有一些共鸣,希望会带给大家一些启发。
一、 表面是懂事,背后是害怕和压力
举一个自己小时候的例子:在我印象中记忆特别深刻的是:每当我朋友在外面玩不管是周末还是任何时候,我都会特别关注时间,因为,我清楚的知道爸爸每天五点半下班,在我爸爸下班回家之前,我必须要回到家,因为,我害怕我的父亲生气或者吵我“就知道出去玩,也不看看书…”所以,五点半之前我必须回家做饭、刷碗,看书…在暗自观察着父亲的脸色,哈哈…他开心的话,我更开心…
在比如:小时候在家看电视,提前把一本书放在身边,在爸爸下班回来之前故装镇定把电视关掉看书.或者是不小心把钱弄丢了、摔伤了都不敢跟爸爸说。
钱丢了不敢说,被人欺负不敢说,想要什么都不敢说。其实想一想小时候做错的事,现在都觉得微不足道,但那时最害怕的是惩罚和责骂。孩子的世界很小很单纯,他们没有能力来面对很多突发状况,丢了钱、撒了盐、摔了花瓶、受了伤,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害怕。
因为很多孩子都知道,等待自己的,不会是安慰和支持,而是责骂和惩罚——这是很多父母的通病。
父母以为是在教育孩子,或者是想让孩子“长记性”,孩子却觉得父母生气,是因为自己甚不如一包盐、一个花瓶、一块玻璃重要。
他们知道,从父母那里无法得到想要的理解和保护,他们不敢再犯错,犯了错也不敢跟父母说。他们不再麻烦父母,开始做一个“懂事”的孩子。他们渐渐对父母失望,失去了安全感,同时,父母也失去了孩子的信任。
二、 懂事,是一种匮乏的产物
对于二胎或者是很多家庭来说,我们会听到有的父母经常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多大了还跟弟弟抢,都不会让着点弟弟。”还好,在家我是属于最小的,没有过这种感受,哈哈…但做教育久了慢慢的你就会发现,不管在路上或者是在逛街时,你总会无意识的去关注孩子和父母的互动状态、方式,去关注在这个孩子身上显现出来的一些原生家庭的影子。然而,经常听到,“你大的,你让着妹妹、弟弟。”
慢慢地,孩子会按照父母的要求,终于学会了做一个“懂事”的孩子:明明想做的事,却说不想;明明想要,却说不要;明明想买,却说太贵。
可她所有的委屈求全,换来的依旧是“没有人在乎”。想买的东西买不成,想吃的东西吃不到,想做的事情做不成。
懂事的孩子,本该被珍惜被疼爱,最后却成为最被父母忽视的孩子。
其实,孩子不是天生就懂事的。最初,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大多数6岁以下的孩子,无法站在别人的视角看待问题。9岁以后,他们才能去自我中心化。
可是,有很多孩子被父母架上“懂事”的光环后,不敢再多去奢求本该属于自己的快乐。
三、 “懂事”,是一种很深的绝望
“懂事,是一种很深的绝望。”对于这句话我也没有更好的理解,没有特别的词语和语言去进行阐述。
我想应该就是在一次次和父母的无效沟通之后,他告诉自己:要想赢得父母仅剩不多的爱和关注,只有通过听话懂事来讨好他们。
慢慢地,他不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甚至满是被抛弃感。真正的失望,都是悄无声息的。我们只看到了孩子的懂事,却不知道,这正是孩子崩溃的开始。
四、无条件的爱,让孩子懂事且快乐
其实,孩子懂事并不是坏事。可是,如果孩子懂事,隐藏了真实的自己,甚至扭曲自己,只会消耗生命力。只有让孩子快乐地懂事,才能真正与他的生命力联结,孩子只有在生命中感受到爱,才能真正学会如何爱。
要浇灌这朵生命之花,需要父母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著名亲子专家林文采博士发现:无条件的爱,就是在特别不容易做到的事情上,做到接纳孩子。
那怎么做到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孩子呢?摘自一篇文章,希望对大家会有一些帮助。
1.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你可以指出不认可他的行为,重要的是接纳他这个人,不因为做错这件事而给他这个人负面评价。
2.孩子没有达到你的期待时,接纳他一时还做不到的这个事实。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不要试图去将孩子打造成自己心中理想的样子。
3.孩子做事情失败时,他的确努力过了,不要对他进行负面评价,而是肯定他的努力。
4.孩子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看见他的情绪,告诉他:我看到你生气了。你要接纳这个生气的孩子,与他共情。
蔡康永说,对小孩来讲,父母最珍贵的是给他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变成他自己,而不是变成父母要他变成的人。
孩子在童年的时候,需要归属感以及自己在父母心中的重要性。幼年时期孩子是在和父母的互动与回应里,确认自己是被爱的。当一个孩子处于爱的环境,他的成长才能带着莫大的力量,因为背后,有父母托底。
作为父母,要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我们爱你,无论你考100分还是90分,无论你满身特长光芒万丈还是平平凡凡给他人鼓掌……
只有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爱孩子,孩子才会有足够的安全感做自己。
希望我们的孩子懂事,是因为出于对我们的爱,而不是因为对我们失望。
与所有的父母共勉。